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水利工程 Nature”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093 秒)
径流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对全球供水具有关键作用。深入理解径流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及其成因,对于有效管理水资源和分析水资源的可用性至关重要。二氧化碳(CO₂)在推动气候变化、调节全球水循环和影响地表动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CO₂的升高(eCO₂)对径流的直接影响仍存在较大争议。这是因为eCO₂可能通过两种主要的相反机制影响径流:一方面,气孔关闭会导...
2024年10月24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彭守璋研究员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Water上发表题为“Carbon restoration potential on global land under water resource constraints”的研究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Nature揭示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的关键机制(图)
观测 生态系统 分析
2024/10/17
2024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詹海刚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Common occurrences of subsurface heatwaves and cold spells in ocean edd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突破了次表层连续观测数据严重匮乏的限制,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史文娇课题组在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提出多维要素共赢的小麦空间布局优化方案(图)
史文娇 空间 资源 环境
2024/8/8
灌溉农业以占全球20%的耕地面积生产了40%以上的粮食产量,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不可持续的灌溉农业导致了地下水枯竭、水肥利用效率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环境问题。随着全球对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等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探索同时满足以上要求的农业策略势在必行。尽管已有作物种植布局优化等方案被证实有效,但如何在地下水漏斗区实现粮食、资源、环境和地下水的协同提升仍是挑战。
海水淡化有助于缓解全球淡水危机。热驱动膜蒸馏(MD)是一种利用低品位热量从各种含盐和污染水源中净化水的有前途的方法。然而,由于缺乏精确的结构控制,MD膜的渗透性和润湿性比较有限。
《Nature》子刊报道清华大学水利系研究成果 揭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北京地下水位的稳定和恢复发挥重要作用(图)
《Nature》 清华大学 水利系 研究成果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恢复
2020/8/17
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却是极度缺水的城市,每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的十二分之一,全球平均的八十分之一,远低于人均1700立方米的国际警戒线水平。为满足城市的大量用水需求,地下水被长期高强度开采,地下水埋深从2000年的15米下降到2014年的26米,由此造成城市用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地面沉降加剧等问题,制约了北京乃至...
2019年10月8日上午,Nature Communications编辑团队樊巍博士应邀访问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在文苑楼多功能学术厅做了题为“从编辑视角谈如何在Nature系列杂志发表文章”的学术报告。该报告会由蔡超副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了樊巍博士的精彩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吕萍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图)
陕西师范大学 百人计划 特聘教授 吕萍 国际顶尖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论文 风沙物理 干旱区 风沙地貌 数值模拟
2017/3/7
近日,我校“长江学者”董治宝教授“地表过程与风沙地貌学研究”团队成员、旅游与环境学院“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吕萍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Unravelling raked linear dunes to explain the coexistence ofbedforms in complex dunefields”的论文。这是我校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