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有机高分子材料 铜”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419 秒)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012/14/20201214105850432.jpg)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012/11/20201211135813387.png)
路甬祥院长发来贺信祝贺我所成功研制纳米孪晶纯铜
纳米
2008/1/17
4月19日 ,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向卢柯院士发来贺信,祝贺其领导的研究组成功研制出纳米孪晶纯铜。贺信全文如下:
卢柯同志:
欣悉由您领导的研究组成功研制纳米孪晶纯铜具普通纯铜十倍以上高拉伸强度并保持无氧高导铜的室温导电率。
这是金属纳米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诚望在理论阐明以及拓展成果应用和工艺过程工程化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为纳米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带来新的变革。祝贺您和您的同事们在登攀...
获得纳米金属铜室温超塑延展性发现的启示(金属所)
纳米
2008/1/16
卢柯,材料科学家,1965年出生于甘肃省华池县,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1988年及1990年分别获中科院金属所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及非晶态材料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上公认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声望,先后被四种国际学术期刊聘为编委和国际纳米材料委员会委员。曾获首届...
电化学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铜氧化物/多孔炭的制备及电化学性
2007/12/13
摘要 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了金属铜氧化物/多孔炭复合电极材料, 观察了热处理温度及金属铜氧化物负载量对其理化性能的影响. 测试结果表明, 热处理过程能有效改变铜氧化物的形态, 而铜氧化物的形态影响着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 当多孔炭电极负载20wt%铜氧化物时, 其循环伏安曲线出现较强的峰值电流, 但其电化学性能不稳定, 这种情况随着负载量的减少而有所改善. 当负载3wt%金属铜氧化物时, 其单电...
铜/碳纳米管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性能研究
纳米
2007/12/13
摘要 以碳纳米管为载体, 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u/CNTs复合粒子, 并用TEM、SEM、FT-IR、XRD、XPS和DTA对其表观形貌、结构及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CNTs和Cu之间无论是简单混合还是复合, 对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均有催化作用. 与纯AP相比, Cu/CNTs复合粒子中的AP高温分解峰温降低126.3℃, 低温分解峰几乎消失, 表观分解热由309.92J/g提高到...
碳纳米管-超细铜粉复合粉体的制备
纳米
2007/12/13
摘要 采用混酸纯化法在碳纳米管表面引入羟基、羧基等基团, 在此基础上, 用SnCl2·2H2O溶液对碳纳米管进行敏化处理. 处理过的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在水溶液中, 形成碳纳米管悬浮液. 在这种碳纳米管悬浮液中加入五水硫酸铜, 先后用葡萄糖和甲醛对铜实施还原, 原位制备了碳纳米管-超细铜粉复合粉体. SEM和TEM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在超细铜粉中, 并且与铜颗粒形成较牢固的结合.
p型含铜透明导电材料的新进展
2007/12/12
摘要 基于p型透明导体在平面显示、透明二极管和太阳能发电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一些含铜的透明导体材料因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综述了p型含铜透明导体的研究现状. 重点介绍含铜的氧化物和氧硫化合物的本征及其掺杂研究进展, 从结构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此类化合物p型导电的机理及共性. 研究结果表明, 含[Cu2S2]导电层的层状氧硫化合物是颇具潜力的p型透明导体候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