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基因工程 系统”相关记录138条 . 查询时间(2.309 秒)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高效植物mRNA递送系统(图)
植物 系统 基因
2025/2/17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了作物改良,但以DNA形式递送基因编辑工具的方式存在外源DNA整合风险和脱靶效应。近年来,无外源DNA残留的基因组编辑递送技术备受关注。尽管基于核糖核蛋白的递送策略在小麦等作物中实现了T0代基因敲除,但其复杂的制备与操作限制了应用。相比之下,mRNA递送策略具有制备灵活、可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可为基因编辑提供高效且安全的替代方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联合全球真菌学者更新真菌界担子菌门分类系统(图)
真菌 分类系统 基因
2024/8/10
分类系统承载了生物多样性信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真菌界中仅次于子囊菌门的第二大类群,物种超过4万种,约占已知真菌总物种数的1/3;包含了绝大多数食药用菌、毒蘑菇等大型真菌及锈菌、黑粉菌等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人类经济活动关系紧密。但担子菌门各级分类系统存在相互矛盾、部分名称不合法、分类系统和系统发育关...

天津工业生物所开发新型大肠杆菌光/暗诱导高效表达系统(图)
系统 酶蛋白 基因
2024/6/18
大肠杆菌在生物基化学品及酶蛋白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乳糖操纵子系统是大肠杆菌中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阻遏蛋白LacI通过结合操纵序列来抑制基因的转录。诱导剂IPTG通过与LacI结合,解除其抑制作用,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然而,IPTG对菌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价格较昂贵,诱导不可逆(只能开不能关,不能震荡诱导)。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利: 用于基因组编辑的系统和方法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专利 基因组编辑
2024/5/3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利:用于基因组编辑的系统和方法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专利 基因组编辑
2024/5/30

JIPB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自主知识产权的CRISPR/Cas12i.3基因编辑系统在黍稷中成功实现基因编辑(图)
CRISPR Cas12i.3 基因编辑系统 黍稷
2024/5/21
前期,中国农业大学自主研发出了基因编辑技术底盘工具CRISPR/Cas12i和CRISPR/Cas12j,并分别在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中建立了基因编辑技术体系。为了进一步拓展该工具的应用范围,团队选取了起源于我国且最为古老的农作物黍稷 (又称糜子) 为研究对象,开展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建立的研究。黍稷作为抗逆先锋作物,具有出色的节水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点。同时,黍稷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较强的环...

基因组系统解析工具开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解析工具 非模式 海洋生物
2024/4/16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教授包振民团队开发国际首个整合宏观/微观进化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的综合分析工具(PanSyn,https://github.com/yhw320/PanSyn)。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实验手册》。该成果是包振民团队长期积累的丰富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和工具研发经验的系统总结和提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联合农民日报系统梳理我国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与展望(图)
系统 基因 应用
2024/10/18
2024年3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农民日报合作,系统梳理了中国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政策布局并展望了其商业化种植后的前景,相关论文于3月7日发表在《Molecular Plant》。

2024年2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沈义栋研究组、吴立刚研究组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韩敬东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Tissue-specific profiling of age-dependent miRNAomic ch...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系统总结玉米响应密植遗传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图)
遗传 分子机制 基因
2024/10/18
2023年12月28日,生物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系统总结了玉米响应密植遗传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培育耐密理想株型玉米的技术策略。相关综述文章在线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IPB)》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