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古文字”相关记录297条 . 查询时间(6.62 秒)
21世纪,随着出土古文字资料的不断发现与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古文字中的字词关系。字词关系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用某些字形表示某些词或某个词用某些字形来表示的字词关系系统,往往呈现一定的稳固性。目前,商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疑难字词的释读到了瓶颈期,字词关系的深入研究,将是古文字字词考释的一个增长点。全面展开古文字字词关系以及字际关系、词际关系等研究,通过对它们的...
从历时角度探察汉字各个方面的发展演变,建构科学的历史汉字学理论体系,必须贯穿汉字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应该涉及汉字字形、结构、职用等多个方面。中古(六朝隋唐)汉字职用史研究正是因应上述命题而提出的,其核心任务是探究汉字职用在中古时期的新变。实际上,中古时期的一些学者就已敏感而明确地意识到了这种新变,这可以顾野王《玉篇》“今字”和玄应《一切经音义》“近字”为代表。“今字”和“近字”是中古汉字职用史上兼...

数字资源活化甲骨文研究(图)
数字资源 活化 甲骨文
2023/7/21
《汗简》古文札记四则
《汗简》 古文 古文字 中古俗字
2024/4/1
北宋初年郭忠恕所作《汗简》,是集录当时所见篆体古文的书籍。这类篆体古文来源庞杂,时代上以战国文字为主,但又夹杂着部分中古俗字。其中“华”字古文作■,是“华”字省艸俗写,与“幸”同形,篆文据“幸”回改而成。“遵”字古文作■,当是“尊”古文字形体的讹变,“尊”“遵”音近借用。“列”字古文■,是利用篆文构件拼合而成,为中古时期“列”“■(刟)”二字形混不别而导致的误用。“遐”字古文■,疑是据中古时期“嘏...

在上古音研究的各类材料中,谐声字由于数量以及系统性上之优势,得到了自清代以来音韵学者的普遍关注,它对上古韵部特别是上古声母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谐声谱是利用谐声字研究上古音最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谐声字对古音研究的效用,故一直为音韵学者所重视。综观学界已有的各种谐声谱,大致可以分为传世文字数据谐声谱和出土文字数据谐声谱两类,其中前者如沈兼士主编的《广韵声系》、后者如黄德宽主编的《古文字谱系疏...
《光明日报》史学版近日刊发袁广阔《商代前期:中国步入成熟文字时代》一文指出,近年来,郑州商城、小双桥、洹北商城等早商都城遗址不断发现骨刻文字、金文、朱书文和陶文等早期文字遗存,揭示出早在商代前期,中国已形成了成熟的文字体系。该文颇具启发意义,笔者认为,我国文字从殷商时代发展成熟以来,传承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不能不说是殷代文明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同时也说明殷代古文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是...
古文字特殊通转研究
古文字 特殊通转 古文字谐声
2023/3/10
“(虎口)”字的音读及其他
虎口 古文字 上古音 一字多音 语音演变
2023/3/10
释甲骨文中从“凥”之字及相关问题
甲骨文 凥 居 處 相关问题
2023/3/10
语言学视阈下的古文字研究
语言学 视阈 古文字研究
2023/3/10
《说文解字》唐宋版本述略
《说文解字》 许慎 唐宋版本
2023/3/15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考究字源的字书。《说文》收录了9353个单字,1163个重文,共计10516个字形。
对于“会意字”和“形声字”,国内学人遵从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的说解,即“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根据“各构件是否存在‘比类合谊’的关系”,“字的读音是否与其中某构件的读音有相同相近的关系”,判断汉字是“会意”还是“形声”。西方学界则在汉字结构的分析上存在较大分歧。除了库尔马斯(Florian Coulmas)、林德威(David Prag...
推动甲骨文研究更上层楼
甲骨文研究 文化软实力 古文字研究
202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