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知识库 内分泌生理学”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5.125 秒)
低血糖事件是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和很多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限制性因素。它通过抑制反向调节、诱发无警觉低血糖,使机体产生复发性低血糖(RecurrentHypoglycemia, RH)[1]的恶性循环。反向调节激素,特别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2],通过作用于外周靶器官,即肝脏、白色脂肪组织(WAT)和骨骼肌等,促进内源性葡萄糖产生(EGP)并抑制葡萄糖清除来纠正低血糖。众所周知,β细胞胰岛...
常量营养素(包括葡萄糖、脂质和氨基酸)和微量营养素(包括金属元素)均是维持机体代谢平衡的必要元素。糖脂代谢紊乱与代谢疾病发病的关系众所周知;但是微量元素在代谢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还知之甚少。铜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参与多种酶(SOD1和COX等)的组装。铜原子外层电子云密度高,可容纳多个电子的传递,因此铜离子是多种代谢酶的催化中心。尽管铜离子在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但细胞内铜离子的变化如何被感知,铜...
近日,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黄佳琦教授和赵斌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发表一篇题为“Relationship Between Chocolate Consumption and Overall and Cause?Specifc Mortality, Systematic...
孕妇锻炼可改善婴儿新陈代谢
糖尿病杂志 新陈代谢 乙酰半胱氨酸 抗氧化剂
2023/6/8
一项近日发表于《糖尿病杂志》的新研究表明,即使肥胖或摄入高脂肪饮食的女性,在怀孕期间锻炼,也可以改善后代的新陈代谢。孕妇进行体育锻炼诱导胎盘分泌关键蛋白SOD3,从而降低后代患糖尿病的风险。论文中的发现确定了这一过程背后的机制。
近日,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妇产科、麻醉科专家组成MDT(多学科协作)团队,顺利为一名体重182kg的重度肥胖症患者(BMI>50kg/m2)实施了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与卵巢巨大囊肿切除术,用一台微创手术解决了患者的两大难题。
外泌体为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外泌体 动脉粥样硬化 微小RNA
2018/9/2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使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减少循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并减轻炎症。然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识别未知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的来源于晚期核内体(也称为多囊泡体)的膜性囊泡。外泌体内含有与来源细胞相关的蛋白质、rRNA和微小RNA,并能够通过生物屏障,从而发...
基因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 胰岛素 糖尿病
2008/7/28
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进步,引导了在分子水平研究替代正常胰岛素释放功能的方法,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β细胞系和非β细胞系的构建已有一定的进步,胰岛素基因直接转染给动物体内可以控制血糖.因此,细胞工程和基因疗法必将会为糖尿病治疗开拓广阔的前景.
摘要 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设计了两个模拟时间为600ps的对比计算机模拟 实验,研究了R6态的胰岛素六聚体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以及苯酚和锌离子对结构稳 定性的影响。通过对MD模拟所得到的轨迹的分析发现,在维系胰岛素六聚体稳定性 的因素中,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起着主要的作用。对于包含锌离子和苯酚的体系。 胰岛素六聚体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强;对不含锌离子和苯酚的关系,胰岛素六聚体的 稳定性明显减弱,在...
新颖的双胰岛素取代钴(III)卟啉的制备和表征
金属卟啉 胰岛素 共价连接
2007/12/24
摘要 通过酰胺键将原卟啉环上的丙酸基与胰岛素的B29赖氨酸残基的e-胺基共价耦合,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双胰岛素取代钴(III)卟啉CoPI (CoP为原卟啉IX-钴(III)配合物,I为胰岛素)。FTIR和CD(圆二色光谱)研究显示CoPI的构象在pH 6.9类似于胰岛素自身,而在pH 8.2其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H吸收滴定显示在碱性条件下(pH > 8),游离的CoP和胰岛素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配...
中华竹鼠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研究
内分泌细胞 胃肠道 中华竹鼠 取食行为
2007/12/24
本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方法(PAP法)对10种GIEC在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15个胃肠段中的分布作了观察和统计分析,以探讨中华竹鼠胃肠内分泌细胞与其特殊食性的适应关系。结果表明;中华竹鼠胃肠中可能至少有7种免疫反应活性内分泌细胞.与大熊猫相比,尽管都以竹类为主食,但由于取食行为不同,它们GIEC的分布型不尽相同。这些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表明GIEC的分布不仅与食物组成相关,也...
摘要: 作为繁殖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婚配制度是通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具有种属特异性及可遗传性。因此,不同的婚配制度具有不同的生理基础。这种生理基础由3级结构组成:神经直接启动并维持繁殖行为;激素或通过诱导特异神经通路的发育或直接激活神经传导影响繁殖行为;基因则可能是通过调节激素的代谢和作用方式来控制与繁殖行为相关的神经系统。田鼠脑中涉及婚配制度的区域集中在视前区中部(MPOA),腹被盖区(V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