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佛教哲学”相关记录132条 . 查询时间(3.394 秒)
佛教哲学体系中的“涅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对于这一概念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这种义理上的差异,是涅槃图像在汉地佛教美术体系中出现变形与挪用的重要原因,也决定了这种图像与其他图像元素搭配生成的意义。正是这种解释上的“灵活性”,使原本在犍陀罗艺术中主要作为佛传故事的涅槃图,在传入汉地之后逐渐从叙事性的本行故事中脱离,作为一种新的组合元素进入石窟和墓葬艺术中。以孔望山石刻、云冈石窟以...

佛法一味,所谓“内证离言,应机巧说妙法味”。而一味之佛法,从一种方式以言之,可别为教理与观行之二门。由教理门以言之皆教理也,由观行门以言之皆观行也。今且就观行门略论之。

“三论”指鸠摩罗什所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加上《大智度论》,亦称“四论”。这些本是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著作,在南北朝的流行,则是魏晋以来般若学的变态和延续

凡治彻头彻尾之学,有“展手撑破虚空边,伸脚踏透宇宙底”之大丈夫志量者,殆皆有三个疑问横亘心中,务求个完全解决。那三个疑问呢?一、名名色色的“本来”是什么?二、名名色色的“现行”是什么?三、名名色色的“究极”是什么?若有此三个疑问必求解决,便于一切宗教、哲学、皆有了研究的需要;若求个完全解决,则佛学便成了唯一的需要。

对于很多刚开始接触佛教的人来说,佛法可谓如汪洋大海,深广无涯,很难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与认识,而只能望洋兴叹。其实,佛教有一个醒目的总纲,通过了解这个总纲,就能让我们对于佛法有一个总体的认知,并得以按部就班的学习。

缘起说是佛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阐述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缘由等教理之说,是解释宇宙万法之生起及万法自身间的因果规律。

儒家文化有一个词叫作“慎独”,意思是说,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一个人当着众人的面可能不做坏事,可能不犯戒,但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当没有他人的监督的时候,就不一定了。所以古人提出“慎独”说。

善知识,又称善友、亲友、胜友,是指具有正知正见、德才兼备、能引导众生断恶修善、趋向佛道的良师益友。
业感缘起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皆由有情业力所感生。《俱舍论》云:“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各多差别,但由有情业差别起。”一切有情由惑作善恶等业,由业感生死等苦。惑业苦三道,展转互为因果,成三世起轮回,生死相续,有情业因不同,所感的正依也各自有异。

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无量是没有边际,也是没有人我的领域。当修习这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时候,对每一个人,甚至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众生,不管是人类或其他的有情,都希望他们能够离苦得乐,同时得到无量的福报,所以名为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