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林学”相关记录2926条 . 查询时间(0.995 秒)

中国科学院迄今分辨率最高的野生稻-栽培稻泛基因组图谱绘就(图)
野生 栽培 基因
2025/4/17
亚洲栽培稻驯化历史可追溯至一万年前的普通野生稻。 面对全球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加剧的双重压力,如何将野生稻历经万年锤炼的“生存智慧”注入现代品种,培育出兼具高产潜力与抗病抗逆特性的“超级水稻”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然而,传统依赖单一参考基因组的研究模式譬如以管窥天,仅能捕捉水稻遗传多样性的冰山一角。因此,亟需构建高质量、大规模的野生稻泛基因组,剖析其广泛的多样性,挖掘其耐逆、抗病等优良性状的遗传变异宝...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转基因与种间杂交技术的融合提升麻风树产量与抗病性(图)
基因 植物 培育
2025/4/16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又名麻疯树,是大戟科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因其种子含油量高(30-40%),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适合在热带干旱地区种植,且不与粮食作物竞争。然而,受遗传多样性限制,小桐子表现出晚熟、产量不稳定及抗逆性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其商业化发展。2025年来,小桐子根腐病在多个种植区域广泛发生,导致叶片脱落、茎腐烂和产量下降,影响了小桐子的规模化种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睿课题组高精度温度场分布测量及表界面反应机制研究取得进展(图)
刘睿 测量 界面 反应
2025/4/17
2025年3月,刘睿课题组发展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表—界面亚微米尺度温度场分布测量方法,该方法为深入研究反应发生在表面还是界面这个有趣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以“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Based Spatial Temperature Profiling in Space-Confined Hollow Carbon Nano...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森林贫瘠林冠中附生维管植物的自我救赎: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及调控策略(图)
森林 植物 吸收
2025/4/16
全球范围内,高达31000余种附生维管植物(以下简称“附生植物”)生长于营养极端贫瘠的林冠生境,由于其多数物种与地面土壤缺少直接连接,通常面临着比陆生植物更为严峻的氮磷限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马关报春在昆明植物园首次开花(图)
野生 植物 种群
2025/4/16
2025年3月13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马关报春Primula chapaensis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首次开花,标志着马关报春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马关报春因分布范围狭窄,生境破碎化严重,零星分布,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即将面临灭绝,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中的受威胁等级为濒危(EN:A2c),同时被纳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
我国将启动多项行动加强鸟类等野生动植物保护
野生动植物 清风行动
2025/2/26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木本粮食树种高产与品质形成调控机制”项目启动(图)
十四五 木本粮食 树种 品质形成
2025/4/14
全国树木总数约1426亿棵
树木 总数 科学通报
2025/2/26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海苍苍生生不息 人与自然各美其美(图)
浙江 天目山 自然保护区 树海苍苍
2025/2/26

2025年2月11日上午,杭州园林图书馆举行《中国园林》杂志捐赠仪式。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杭州市园文局原局长施奠东、《中国园林》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社长金荷仙、杭州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吕雄伟、秘书长钱小平等出席捐赠仪式。

他们选育的良种长成3000万亩山林(美丽中国·林场有故事①)(图)
良种 山林 林场有故事 杉木
2025/2/26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王延平教授团队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在线发表题为“Microbial Biotic Associations Dominated Adaptability Differences of Dioecious Poplar Under Salt Stress”的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闫昆为论文第一作者,王延平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山东农业大学为唯一完...

2025年1月8日与9日,非洲科学院院长Liza Korsten院士与浙江农林大学森林保护学科带头人周旭东教授应邀到林学院访问。王利兵院长接见了嘉宾,森林保护系部分教师与两位嘉宾进行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