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离层物理学”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2.144 秒)
上海光机所发现隧穿电离与多光子共振协同作用新机制(图)
电离 光子 激光物理
2024/10/11
2024年10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等单位合作,发现强场中多光子共振与隧穿电离协同作用诱导的离子高效光激发新机制。相关成果以“Multiphoton Resonance Meets Tunneling Ionization: High-Efficient Photoexcitation in Strong-Field-Dre...
电离层四波经度结构自从发现以来,有大量研究对其进行规律总结和成因解释,目前主流的解释是白天潮汐波DE3和E层发电机相互作用调制“喷泉效应”来解释,但对于午夜时刻点电离层四波结构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研制的高灵敏度电离层光度计为子夜时刻电离层探测提供了很好的观测手段和探测数据。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等揭示火星附近流相互作用区演变特性(图)
空间 大气层 电离层
2024/8/2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通过航天器观测在内日球层流相互作用区(SIRs)的形成和初始动态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而对1天文单位(AU)以上流相互作用区的演化知之甚少。作为空间天气的驱动因素,火星轨道附近的流相互作用区的动态发展是研究热点。因此,探讨火星流相互作用区原位观测的特征,对于了解火星大气层和电离层的演变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等发现部分电离太阳低层大气存在等离子团不稳定性磁重联(图)
天文台 电离太阳 大气 等离子
2024/6/2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及合作者,运用多波段高分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等离子体团不稳定性磁重联存在于太阳低层大气部分电离环境下提供了清晰而全面的证据。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Evidence for Plasmoid–mediated Magnetic Reconnection during a Small–scale Flare in the Partially...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天文台发现部分电离太阳低层大气中存在等离子团不稳定性磁重联(图)
电离 太阳 大气 等离子
2024/5/26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博士研究生程冠冲、倪蕾研究员及合作者,运用多波段高分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等离子体团不稳定性磁重联存在于太阳低层大气部分电离环境下提供了清晰和全面的证据。相关研究成果“Evidence for Plasmoid–mediated Magnetic Reconnection during a Small–scale Flare in th...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研究证明超新星1987A中心存在中子星
恒星 电离 x射线辐射
2024/9/6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参与的国际天文学研究发现首个确凿证据,证明超新星1987A的中心存在中子星。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超新星是质量超过太阳质量8-10倍的恒星坍缩,塌缩核心可能会产生更小的中子星,是已知宇宙中最致密的物质或黑洞。超新星1987A伴随着中微子的爆发,表明在爆炸中形成了致密物体(中子星或黑洞)。目前还没有对这个致密天体进行直接观测。
中国科学院圆环阵观测数据助力行星际激波到达时间预报精度提升
观测数据 行星 电离
2024/2/27
日冕物质抛射(CME)及其伴随激波常常会对地球空间环境带来剧烈的扰动,产生一系列地球物理效应如磁暴、电离层暴、热层暴、高能粒子暴等,危及空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安全,给社会经济造成损失。因此,准确预测CME/激波的到达时间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重要方面。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可...
2024年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1808组)许国旺研究员、胡春秀副研究员和石先哲副研究员等在单细胞代谢组分析新技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发了同轴纳升电喷雾电离-大气压化学电离复合电离源(concentric nanoESI-APCI hybrid source),提高了细胞中低丰度、低电离效率和弱极性代谢物的检测能力,实现了单细...
电离层行进式扰动(travel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简称TID)是电离层中等离子体密度的波状扰动现象,波长为百公里量级的TID被称为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STID)。前期研究显示,夜间MSTID具有显著的太阳活动负相关性和西南向传播的特点,但其产生和传播机制尚未得到明确的揭示,需要依托长期数据的进行不同角度和时间尺度的统计分析以深入研究。子午工程兴隆台站通...
风场是表征大气环流和动力学结构的直接参数,能够通过波流相互作用影响大气波动的传播,通过中性成分与带电粒子之间的碰撞而影响电离层等。然而,目前对全球中高层大气风场的探测还面临巨大挑战,地基和卫星的风场探测还局限于某些高度范围,无法得到平流层至低热层整个高度范围的完整风场。因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结合TIME/SABER卫星和子午工程...
上海药物所合作发现抑制YTHDF2可增强放疗的抗肿瘤疗效(图)
放疗 抗肿瘤疗效 电离辐射
2023/6/16
2023年5月26日,50-60%的癌症患者采用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尽管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但很多患者由于耐药或转移而导致治疗失败。放射增敏治疗策略一般集中在抑制DNA修复或增加DNA损伤上,其中免疫环境对治愈性至关重要。临床前数据表明,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单独或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具有免疫刺激作用。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碳环分子的类固体谐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分子 固体 电离
2024/9/4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174195、12074124、11974185、11904028、11834004)等资助下,南京理工大学陆瑞锋教授课题组与华东师范大学康司坦丁·多尔夫曼研究员合作,在碳环分子C18的高次谐波理论研究中取得进展,提出具有转动周期性体系的类固体谐波物理图像,相关成果以“转动周期性团簇分子的类固体高次谐波产生(Solid state-like high harmo...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提出新的亚暴唯象理论模型(图)
亚暴唯象理论 电离层耦合 磁层
2023/8/21
亚暴是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的一种基本模式,是太阳风驱动的重要空间天气事件。亚暴爆发性的释放能量加速加热粒子,功率达到10亿千瓦,约为全国总发电功率。认知亚暴相关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是中欧联合SMILE卫星任务关注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亚暴的因果链由太阳风的南向磁场开始,经历磁层顶磁重联,在电离层产生极强的电流和磁场扰动,以AE地磁指数为表征,并往往伴随着极光爆发。亚暴研究一直充满争议,其...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发动机非平衡效应机理研究取得进展(图)
分子振动模态 离解 电离
2023/2/22
在高马赫数飞行条件下,气流密度的降低和滞止温度的升高会激发分子振动模态、离解和电离等热/化学非平衡现象,气体中热物理和化学过程复杂度急剧增加。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采用机身与发动机一体化设计,因此来流的非平衡效应直接影响燃烧性能,进而决定发动机的推力性能。对于飞行马赫数大于8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发动机设计和性能分析中需要考虑热/化学非平衡等真实气体效应。然而,由于湍流、燃烧、热/化学非平衡效...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提出二氯甲烷真空紫外光电离中的竞争新机制(图)
大连化物所 二氯甲烷 紫外光电离
2023/2/18
2023年2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海洋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提出了二氯甲烷真空紫外光电离中的竞争新机制,对研究大气平流层臭氧消耗机制和有害卤代烃的光降解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