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数学”相关记录1824条 . 查询时间(3.107 秒)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人类大脑皮层的复杂布局(图)
神经 遗传 拓扑
2025/2/22
人类大脑皮层在功能和结构上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其形成过程受到遗传因素和神经连接模式的共同调控。遗传因素通过调控神经发育过程中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的梯度,推动皮层区域分化。同时,皮层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模式反映脑区在功能和结构上的差异,成为识别脑区边界的依据。脑连接模式可应用于脑网络组图谱绘制,为探讨皮层区域化提供线索。目前,尚不清楚基因表达梯度如何影响皮层下白质纤维的连接布线及其与脑区空间分布的内在关系...
中国科学院静态摩擦性能标准计算模型研究获进展
摩擦性能 模型 分析
2025/2/22
计算摩擦学是研究与调控摩擦行为的新途径。然而,若使用不精确的计算模型,所得结论或无法为摩擦学发展增添助力,甚至可能增加对摩擦现象基础物理机制理解的困惑。为更准确地描绘摩擦现象全貌,探索摩擦现象的物理本质,亟需建立科学、标准的静态摩擦性能计算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杂交马铃薯育种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育种 基因 解析
2025/2/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批准号:32488302)等资助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在杂交马铃薯遗传育种领域取得新进展,构建了首个完整解析马铃薯单倍型的泛基因组,系统揭示了无性繁殖植物的基因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杂交马铃薯的理想单倍型育种新策略。研究成果以“Leveraging a phased pangenome for haplotype design of...

中国科学院高粱抗寄生关键基因发现助力作物抵御寄生植物危害(图)
基因 植物 解析
2025/2/17
寄生植物对作物的危害由来已久,尤以列当科-独脚金属和列当属寄生植物危害最为严重。独脚金主要危害高粱、玉米和谷子等单子叶作物,列当主要危害番茄和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因此,研究寄生植物的作用机制,解析宿主与寄生植物互作过程,对作物抗寄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共价有机框架拓扑结构研究取得进展(图)
有机 拓扑 结构
2025/2/17
2025年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韩宝航课题组和施兴华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何裕建课题组,开发出两种具有三叶草孔形状的共价有机框架,并揭示了新型kgd-v拓扑结构。这一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大气集水能力。

中国科学院八倍体草莓单倍型定相与着丝粒演化动态研究获进展(图)
演化 基因 解析
2025/2/17
多倍化是植物演化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同时,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和育种应用的重要机制,对物种遗传组成和习性具有重要影响。现今,广泛栽培的凤梨草莓为异源八倍体,其基因组具有高杂合性和高倍性的特点。随着测序技术与分型算法发展,高质量的单倍型基因组解析成为可能,但未有研究评估分型策略对多倍体基因组解析的影响。植物着丝粒是确保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精准分离的关键结构,其主要功能由组蛋白H3变体CENH3介导。蛋白H3...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王斌团队揭示基因表达可塑性在两栖动物高原环境适应中的作用(图)
王斌 基因 环境 解析
2025/2/20
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低氧、强紫外线、温差大)为研究生物适应性提供了天然的试验场。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动物基因表达模式的演化在高原适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遗传与环境因素如何共同调控这一过程仍缺乏系统性解析。为此,本研究聚焦青藏高原10种两栖动物(图1),通过整合转录表达数据与环境参数,系统探讨了基因表达可塑性在极端环境适应中的动态响应模式,旨在揭示物种特异性适应策略的形成机制及其功能基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林鸿宣研究组合作在水稻耐碱-热基因挖掘与机制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图)
林鸿宣 基因 解析
2025/2/18
2025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院士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题为“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alkali-thermal tolerance and yield”的研究论文。该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精准调控赤霉素到最佳中等水平是同时提高水稻碱-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苯乙醇苷全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生物合成 活性 解析
2025/2/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402809、82173922、81773832)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屠鹏飞教授团队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晓研究员、史社坡研究员、李军研究员团队在濒危中药肉苁蓉主要药效成分苯乙醇苷全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全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及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从头生物合成” (Complete pathway elucidation of ech...

中国科学院研究解析成年哺乳动物大脑皮层和海马内源NMDA受体的组装和结构(图)
解析 动物 结构
2025/2/18
2025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竺淑佳研究组和上海药物研究所李扬研究组合作,在《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成年哺乳动物大脑皮层和海马内源NMDA受体的组装和结构》的研究论文。该团队通过提取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的内源N-甲基-ᴅ-天冬氨酸(NMDA)受体,解析出3种主要亚型和比例,揭示了内源NMDA受体的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突破了NMDA受体的分子结构与...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竺淑佳组解析成年哺乳动物大脑皮层和海马内源NMDA受体的组装和结构(图)
竺淑佳 解析 动物 结构
2025/2/19
2025年1月23日,《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成年哺乳动物大脑皮层和海马内源NMDA受体的组装和结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竺淑佳研究组和上海药物研究所李扬研究组合作完成。研究团队通过提取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的内源NMDA受体并解析出3种主要亚型及比例,揭示内源NMDA受体的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突破了NMDA受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局限于异...

天大构筑超分子阿基米德多面体
中国石化 阿基米德 拓扑结构
2025/1/15
2025年1月9日,天津大学理学院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

中国科学院“东方”超级计算系统助力超燃冲压发动机迟滞效应机理研究取得进展(图)
计算系统 机理 模型
2025/1/14
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声速飞行的首选动力,但其中的迟滞效应给发动机的主动控制带来巨大困难。通过数值手段准确复现燃烧迟滞现象并揭示其机理是超声速燃烧研究的挑战性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空天飞行器数值模拟课题组提出了以动态分区火焰面模型(DZFM)为核心的“六位一体”超声速燃烧模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