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高压固体物理力学”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3.043 秒)

Ruddlesden-Popper (R-P)系列的Lan+1NinO3n+1 (n = 1, 2, 3, ...,∞)镍氧化物由n层LaNiO3钙钛矿层与LaO岩盐层沿c轴交替堆叠而成,可形成单层La2NiO4 (n = 1)、双层La3Ni2O7 (n = 2)、三层La4Ni3O10 (n = 3)以及无穷层LaNiO3 (n =∞ )等结构相近的化合物。随着n增加,Ni的价态逐渐升高,对应...

2024年8月5日,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实验室周义明研究员作为第二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地球化学期刊《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发表了题为“In situ determination of NaCl-H2O isochores up to 900℃ and 1.2 GPa in a hydrothermal diamond-anvil cell”的文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下地幔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发现铁硅酸盐高压相(图)
高温 高压 钙钛矿结构
2024/8/26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50103、41925017)等资助下,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张莉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忠庆团队合作,首次在下地幔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功合成了钙钛矿结构和后钙钛矿结构的铁硅酸盐的高压相。这些高压相的发现为解释下地幔不均一结构提供了关键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下地幔条件下钙钛矿和后钙钛矿结构的铁硅酸盐高压相(Iron silicate perovskite and p...

自旋作为电子的基本属性之一,对分子和固体的电子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Kohn-Sham密度泛函理论(KS-DFT)框架下,对自旋相关电子结构的模拟难点主要在于自洽场 (SCF) 迭代中的收敛问题,以及高度依赖于交换关联泛函的模拟精度。杂化泛函由于包含了一部分Hartree-Fock理论中的精确电子交换能,往往比局域和半局域泛函有更高的精度,但昂贵的计算代价使其难以应用到大规模体系。

中国科学院地化所揭开嫦娥五号月壤中二氧化硅高压相和新矿物嫦娥石成因的神秘面纱(图)
高压 矿物 辐射
2024/6/25
2024年3月22日,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成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杜蔚研究员和杨晶副研究员应毛河光院士的邀请,在最新一期《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 杂志上发布了一项重要成果。文章总结回顾了地外陨石样品和返回的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二氧化硅高压相的类型和动力学形成机制,探讨了嫦娥五号样品中发现的首个新矿物嫦娥石(cha...

2024年2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吴灿荣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在Science Advances合作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Prostacyclin Receptor by Anti-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Drugs”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利用冷冻...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登基于并联平板异质结策略构筑高效Sb2S3太阳电池(图)
太阳电池,固体物理 应用化学
2023/11/10
2023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命泰团队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陈俊伟,在新型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提出了并联平板异质结(PPHJ)太阳电池策略,并创造了Sb2S3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8.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大肖益林团队在超临界流体组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肖益林 流体 高压 三维成像
2024/11/21
2023年5月12日,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肖益林教授课题组通过超高压多相流体包裹体的三维成像建模研究,首次定量厘定了俯冲带深部的超临界流体的化学组成,并揭示了超临界流体在俯冲带碳、硫等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critical fluid in deep subduction zones as revealed by multiphase fluid inclusions ...

2023年4月28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丁俊峰研究员团队发现二维层状半导体PbI2在压力下,半金属转变诱导的光电性能显著增强,并将光谱响应范围拓展到红外波段。相关结果发表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

2022年11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Surfaces and Interfaces》在线发表了题为“One-step method to prepare coccinellaseptempunctate-like silver nanoparticles for high sensitivity SERS detection”(IF= 6.137)的文章,报道了中科院海洋所和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制备...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在稳定高压合成金刚石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高压合成 金刚石烯研究 电子结构
2023/7/24
2022年6月22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王贤龙课题组在稳定高压合成金刚石烯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研究表明B和N掺杂不但能够调控其电子结构性质(半导体、金属、超导),而且能够降低形成能,增强金刚石烯在常温常压下的稳定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B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极端环境量子物质中心团队副研究员刘晓迪与北京高压科学中心、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技术研究了高压下氢氘混合物的物性,在氢氘混合物中发现了同位素效应引起的氢氘混合物新相变行为,相关研究成果以Counterintuitive effects of isotopic doping on the phase diagram of H...

近期,中科院 合肥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极端环境量子物质中心团队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加压装置研究了高压下二氧化硫的物性,首次在二氧化硫中发现了压力诱导的可逆非晶多形态相变,相关研究成果以“Pressure-induced amorphization and existence of molecular and polymeric amorphous forms in dense SO2”为题发表在美国科...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ingham和Akira Yoshino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 在此重要时刻,我院李翔特别研究员应英国皇家学会邀请,正在伦敦陪其导师John B. Goodenough教授领取世界最悠久的科学奖——“科普利奖”。师徒二人在第一...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常温常压下电催化氮气还原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催化剂和电解质的相互作用,在抑制催化剂产氢活性的同时,提高了其催化氮气还原的能力。相关工作发表在期刊《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