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学 >>> 大气环境学 水体环境学 土壤环境学 区域环境学 环境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环境学相关记录1269条 . 查询时间(1.523 秒)
日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川维化工在重庆市1459家企业中连续3年位居榜首,再次获得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授予的环保诚信企业称号。
土壤盐碱化作为土壤退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全球农业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全球约有10亿公顷土地受盐碱化影响,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左右。在气候变化和不合理土地利用的双重影响下,盐碱化面积扔将持续扩张。在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苏打盐碱地仍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通过科学改良,苏打盐碱土不仅可扩展土地资源,还有望显著提升区域土地生产力。因此,土壤盐碱化的高精度监测对于评估其生态影响、指导...
退耕还林工程是生态恢复项目,准确定量评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能够减少径流、土壤侵蚀和土壤退化,并增加植被覆盖。但是,关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侵蚀与土壤有机碳储量耦合变化规律尚不清楚。
有机碳作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即使随着颗粒物或雨水等干湿沉降过程离开大气,沉降到地表的有机碳也会作为新输入的“外部碳源”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大气沉降通量是揭示有机碳气-土-水跨介质迁移过程的关键参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团队在新污染物(微塑料和抗生素耐药基因)交互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olyvinyl chloride microplastics disseminate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Chinese soil:A metagenomic analysis”为题,发表于环境科学领域TOP期刊...
草地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乃至全球生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人类活动加剧改变了全球大气循环格局,干旱事件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致使草地生产力逐年降低、生物多样性日益下降,影响退化草地修复进程,严重制约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因此,探讨干旱化背景下草地生产力和结构变化及其维持机制,是草地适应性...
2025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李灿院士、李仁贵研究员、石明副研究员等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湖库藻类水华(藻华)频繁暴发引发水质恶化与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氮磷削减是藻华防控的关键措施,但其效果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亟需分区域明晰氮磷削减与气候变化对藻华的协同影响,以支撑藻华精准防控。而受限于湖库模型大尺度应用的困难,全国尺度湖库藻华的响应关系解析与未来趋势预测研究较为薄弱。
河流冲洪积和湖泊沉积含水层系统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广泛分布,是主要农业生产活动区。受农业集中开采和过量施肥影响,该类型区包气带氮储量增加和地下水硝酸盐浓度增长的问题较为突出。而流域尺度施氮水平、包气带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貌沉积特征等条件的差异,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氮素负荷和土壤氮素进入含水层通量也具有较强时空差异性。目前,关于流域尺度受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貌类型控制的土壤氮素淋失机制仍不明确,制约了...
黑土以其高肥力和强碳汇能力被誉为“地球的粮仓”,但2025年来受侵蚀、集约化农业等因素影响,全球黑土区SOC含量普遍下降,削弱了土壤缓冲气候变化的能力。如何精准监测SOC含量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成为当前土壤保护研究的关键挑战。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在国际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和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发表全国河流水质参数遥感的阶段性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流域水安全”重点实验室的2023级硕士研究生严诺霄,通讯作者为段洪涛研究员课题组的刘东副研究员。研究揭示了1984-2023年全国河流有机污染(化学需氧量,C...
2025年2月10日,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化学前沿论坛”系列活动(第213讲)于生态楼601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瑞典Stockholm大学的Ian Cousins教授与Bo Sha博士,分别以“Emissions of PFAS from Fluoropolymer Manufacturing in Europe and China”和“Emissions and Transp...
原生动物作为土壤细菌的主要捕食者,是塑造微生物群落、影响抗生素耐药性传播中易被忽视的自然驱动因素。水平基因转移是推动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快速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质粒介导的接合转移是水平基因转移的关键机制。然而原生动物捕食作用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质粒介导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在群落水平的传播尚未可知。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唐赢中研究团队在甲藻孢囊休眠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甲藻休眠孢囊基因转录的全局性特征和细胞自噬及植物激素赤霉素在甲藻休眠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25年2月7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
气溶胶颗粒物与大气污染、人类健康及环境气候效应密切相关。体积微小的气溶胶颗粒却富集了高浓度的有机和无机组分,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病毒微生物等多种有害物质。酸度(pH)是气溶胶最基本的化学性质之一,是控制气溶胶微环境内一系列重要理化反应的关键指标,是调节气溶胶相分离、气粒分配和毒理效应的决定因子。因此,准确量化气溶胶酸度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对于深入理解气溶胶理化过程及其健康、环境气候效应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