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各体文学 >>> 中国诗歌文学 中国戏剧文学 中国小说文学 中国散文文学 中国各体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各体文学 小说相关记录652条 . 查询时间(0.144 秒)
董顺学的这部长篇小说跨越五十年的西海固脱贫史,主要讲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西北汉子、两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三代人最终战胜‘苦瘠甲天下’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闫宏伟说。
《中国小说论坛》是山东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发表中国小说研究的相关成果,每年四期,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发行。
当代边地文学中,基于史诗重构的小说创作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阿来的《格萨尔王》、刘亮程的《本巴》,在情节和人物上明显与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相关。但上述小说并不是对史诗的复述和改写,也不是在水平意义上对史诗进行拓展和延伸,而是在新的精神层面上的审美创造。这种审美创造表现为把说唱者与听众相融合的史诗说唱活动转化成个体性的创作审美活动。从这些小说对“仲肯”“奇”(史诗说唱人)的塑造即...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西方小说大量传入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和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下,中国文坛出现新旧文化的冲撞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具有现代意识和实验精神的“五四”作家自觉借鉴西方现代小说的创作手法,革新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以新颖独特的现代小说艺术风格,书写个体生命体验,表达对世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处在中国小说叙事形式的转型期,“五四”作家的小说并没有被完全...
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小说叙述者意图伦理的差异,可以从小说的外在面貌和叙述者的视角选择两个方面来展开。小说的外在面貌包括小说命名和章节编排,叙述者选择的视角主要是全知视角和人物视角。就小说命名看,前者的命名带有较强的伦理说教色彩或补史意图,后者的命名则体现为中性概括或个性化的伦理倾向;就章节编排看,前者一般通过章回体对相关内容进行道德评判,后者往往就内容来随机进行章节编排,少有道德评判;就全知视角看,...
近日,由中子星影业、百花文艺出版社、陕文投艺达影视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子星・小说月报影视改编价值潜力榜”在北京发布,百余名作家、评论家、出版界与影视界的同仁出席发布会,10部作品荣登“中子星·小说月报影视改编价值潜力榜”,著名作家、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学东的中篇小说《互猎》入榜。
笔记小说是一种古代特殊文体。它或者记载有趣、有价值的人、事或知识,或者在事实基础上依靠虚构的故事阐释某个道理,并以传世为目标。笔记小说内容的多向性,决定了这类典籍与小说、史书和类书等其他类别典籍有着复杂的内在关联,甚至有时难分彼此,有必要对其深入辨析。鲁迅、谢国桢等著名学者都在著述中从多个视角揭示过笔记小说的史料价值;但客观地说,笔记小说内容也不无诸多局限性。比较而言,它是包括科技文化在内的中国古...
2024年4月13日上午,2023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古蔺郎酒庄园举行。现场揭晓2023年度人民文学奖获奖名单,宁夏作家了一容小说《圈马谷》荣获2023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文学是反映生活的,而生活是被人创造的。我在书中主要表达了人创造生活的尊严、勇气和力量,表现人的灵魂和行为的高贵。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工人》是他们活过的证明,实现了我记下他们奋斗足迹的心愿。”作家李振娟说。2024年3月23日,宁夏作家协会举办的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大家谈”公益讲座在银川市新华书店书城店举办,重点发布了李振娟的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国家工人》。
2023年,不少小说在书写生活的深度上有了可喜的进步。对生活的表现是否有穿透力,是检验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是否优秀的重要尺度。这一年的小说创作中,有多部长篇小说书写乡村生活,以扎根土地的文字,展现乡村巨变,刻画人物命运,标注生活的刻度。
“聊斋学与中国小说研究中心”挂靠文学院,是学校于2019年为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而批准建设的非实体研究机构,是一个面向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开放性学术平台。中心立足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雄厚根基,以“聊斋学”相关文献、文本、评点、区域文化及现当代小说为主要研究重点,发扬多年来以《聊斋志异》研究为主的“聊斋学”研究以及其他中国古今小说研究的优势,注重培育、实施中国小说小说理论研究方面的科研项目,出版“聊斋学与...
为鼓励和推动中国青年作家的短篇小说创作,丰富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风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小说界》编辑部、《思南文学选刊》杂志社、《上海文化》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短篇小说双年奖”已于2023年10月启动,并于日前评选出了入围长名单的作品。
鲁迅研究领域不乏公众感兴趣而长期未曾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主要因本领域只关注宏大叙事的思维习惯所致,有些论者却归因于“神化”鲁迅的政治需要而为贤者讳的护短。《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案和鲁迅与顾颉刚的交恶就属此类,世纪之交由顾颉刚著作出版再度提起并引起关注。实际上就事件发生、发展到事实上结束的过程看,“抄袭”案在其发生之时就已结案:顾颉刚和陈西滢尽管私下、公开都断定鲁迅抄袭,但他们自始至终只有“剽窃”“...
2023年9月17日15时,“新杏坛”系列讲座迎来了特别的一期。两位83级的优秀校友——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莽原》主编王安琪与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执行主编、博士生导师夏波,结合个人的创作感悟,分别以“小说的成长”和“戏剧艺术的魅力在哪里”为题,为几十名到场的同学带来一场文学的盛宴,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兵主持。
网络小说是传统通俗文学在当代的典型代表,将其嵌入中国通俗文学图谱稽古揆今,从历时性层面探究其发生的历史原点,可以洞见中国通俗小说注重与读者沟通的创作精神、重在娱心的审美旨趣及丰富多样的叙事笔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